“咳咳咳……”72岁的于大爷夹起一筷子青菜,突然剧烈咳嗽起来。本是寻常的家庭晚餐,却成了一场突如其来的“生死考验”——胸闷如巨石压胸,喘气像被捂住口鼻,家人慌忙拨打120,将他紧急送往北大医疗淄博医院(淄博经开区医院)【北大医疗鲁中医学中心(总院)淄博院区】急诊科。
CT影像揭开了凶险:右肺门区的恶性肿瘤已悄然“逼近”气道,把气管挤得只剩一条窄缝。“就像用手掐住了脖子,气根本吸不进去!”医生快速判断,立即展开抗炎、平喘治疗,暂时为于大爷“松了绑”。可谁也没想到,这场“呼吸保卫战”才刚刚开始。
次日凌晨,于大爷的呼吸突然再次“告急”。监护仪上的血氧饱和度直线下降,他张着嘴却发不出声音,仿佛有只无形的手死死扼住喉咙。呼吸内镜中心主任刘传伟闻讯赶来,盯着影像片眉头紧锁:“肿瘤压迫气管成了‘细线’,必须立刻撑开气道,否有生命危险!
“支架!马上定制L型气管支架!”一场与死神的“赛跑”瞬间启动:家属含泪签下同意书,器械科紧急调配材料,麻醉科团队备好呼吸机,肿瘤科、呼吸内科医生围在屏幕前推演手术路径,省城专家王晓平主任也赶来现场指导。当量身定制的L型支架从消毒包中取出时,手术室的时钟已指向下午6点。
支气管镜镜头下,气道中下段被瘤体压得只剩发丝宽,粘痰像“绊脚石”堵在狭窄处。刘传伟主任稳住镜身,助手精准递过支架推送器——“3、2、1,释放!”随着“咔嗒”一声轻响,支架如“微型桥梁”撑开塌陷的气管。
“呼——”于大爷突然长舒一口气,监护仪上的血氧值“蹭”地回升到98%!他眨了眨眼,虚弱却清晰地说:“活过来了……谢谢你们……”这口“救命气”,不仅让病房里的家属红了眼眶,更让多科室协作的“生命防线”终于筑牢。
如今,于大爷已能正常吃饭、散步,后续抗肿瘤治疗正在稳步推进。这枚11厘米长的L型支架,不仅是医生用专业与速度编织的“呼吸通道”,更藏着医者对生命的敬畏:“哪怕只有1%的希望,我们也要拼尽全力。”
未来,北大医疗淄博医院呼吸内科将继续深耕介入技术,让更多被“堵住”呼吸的患者,重获“自由呼吸”的幸福。
咨询电话:18853377915
咨询电话:18853377267
来源:北大医疗淄博医院
采编:朱凤霞
审核:黄蕾、刘传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