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末的早上,刚刚上班,产科病房来了一位“不速之客”。“大夫、大夫,看看我媳妇能在你们医院生孩子吗?去了好几家医院了,都说风险太高了”,家属焦急的询问。“情况特殊”,值班医生当机立断,立即多学科会诊。
特殊产妇入院:七重风险下的求子之困
28岁的孔女士,身高仅139cm,体重却达70kg;孕38+2周,预估胎儿体重4000g;更棘手的是,她身负妊娠期糖尿病、妊娠期高血压、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、臀位、肥胖症、先天性手足短小伴肘外翻,七大高危因素——这意味着,从怀孕到分娩,每一步都像在“走钢丝”。因孕期未规律产检、病情复杂,家属焦虑求助。
果断接诊承诺:多学科协作的守护之诺
值班医生立即拨通了妇产科副主任、副主任医师陈建华的电话。陈主任立刻驱车赶回医院。
“孕周已足,胎儿情况稳定,但孕妇合并症多、身体条件特殊,继续妊娠风险极高。”陈主任仔细查看检查结果后,迅速做出判断:“必须及时终止妊娠!”
考虑到产妇求医不易,陈主任承诺:“我们有多学科团队全程护航,相信我们!”随后,产妇入院,心内科、儿科、麻醉手术部等多学科迅速介入,一场 “母婴保卫战” 正式打响。
手术台前攻坚:多学科联动的生命之盾
副院长姜磊现场指导,妇产科、麻醉手术部、儿科核心团队早已守在各自岗位。每一个环节都像精密齿轮,严丝合缝。
“9:45,开始手术!”随着一声指令,手术刀轻触皮肤。
9:50,一声清亮的啼哭划破产房的紧张——3900g的女婴平安降生!由于孔女士自身发育原因,肺功能较弱,术中她突然出现血氧下降、拔管困难。麻醉医师临危不乱,用药、调整呼吸机参数、监测血氧……10分钟后,孔女士的生命体征、呼吸逐渐平稳。
11:00,孔女士被安全送回病房。
术后四天守候:全周期细致的康复之暖
术后的48小时是关键期。护士们每小时查看一次宫缩、测量血压;医生每天两次查房,重点关注切口愈合、下肢肿胀(预防血栓);儿科医生每天到床头评估新生儿状态,指导喂养……
术后第4天。孔女士的切口愈合良好,宝宝吃奶有力,各项指标正常。“可以出院了!”听到这句话,夫妻俩眼眶泛红。
歪扭字条传情:医患双向的温暖回响
出院当天,孔女士坐在轮椅上,攥着笔在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下一行字:“谢谢医生护士,辛苦了。”
“母婴的平安就是最珍贵的礼物。”陈建华主任说,“医学的温度,不仅是治愈疾病,更是让每个家庭相信:生命值得被全力守护。”
高危妊娠,从不是“孤注一掷”的赌博
在北大医疗淄博医院,我们始终相信
多学科协作的“精准”,是抵御风险的底气
医护人员24小时的“坚守”,是托举生命的双手
而医患之间的“信任”,则是最温暖的力量
愿每个新生命都能被温柔以待
愿所有孕妈都能迎来属于自己的“平安时刻”
健康热线:2344239
专家介绍
来源:北大医疗淄博医院
采编:王梓园
审核:黄蕾、陈建华